据5月7日统计,2018年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约600亿元,1000多家厂家挤满了市场。
据统计,中国有1000多家体外诊断(IVD)生产企业。该细分领域2018年产值超过10亿的企业仅10余家,与国际领先的体外诊断企业在数量上存在较大差距。赛博蓝仪器与国内外市场现状密切相关。
15家企业,IVD 业务超十亿
截至4月26日,26家IVD上市公司公布了2018年年报,其中Merry Medical的体外诊断业务是市值最高的公司,营收为46.26亿元。
总体而言,体外诊断业务收入稳步增长,17家企业同比增长20%以上。三诺生物、万福生物、销售、基格生物、博惠创新增长40%以上,院长诊断、润达医学、安图生物、麦克生物、艾德生物增长30%以上。
企业利润快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政策的推广、进口产品的更新换代和层次性的诊断与处理叠加。第二,通道集成、赛马封闭和多模同步。
政策推动,替代进口与分级诊疗相叠加
随着国内化学发光试剂和仪器制造商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安图生物、迈克生物等国内企业已进入三级医院,与进口品牌进行了积极的竞争。一些检测项目(如传染病等)与进口产品质量水平相当,价格优势很大。
同时,随着国家支持国内
医疗器械政策的不断深化,国内优质产品在未来将有加速替代效应,有利于当地的体外诊断企业。
在分级诊断和治疗方面,随着分级诊疗政策的推行,基层医疗机构需要检测的样本数量迅速增加,进一步增加了对IVD产品的需求。
目前,即时检测、小型生化免疫检测设备等产品可以满足基层医疗机构的需要。有代表性的企业有万福有机体、基础卵有机体等。
渠道整合,多种模式同步进行
自2015年下半年以来,国内IVD渠道开始整合。随着各省设备两票制的不断落地,美康生物、安图生物等体外诊断企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并在各省建立了相关的采掘和区域检验中心。
对于医院来说,包装方式节省了采购成本,而对于IVD生产企业来说,试剂和仪器的包装可以增加终端的粘性,并不断地拉动医院终端自产产品和代理产品的排放。
IVD企业可以通过在全国范围内收购或设立分公司来快速促进包装业务的发展,这可以被看作是另一种扩张形式。
营收上与国际龙头差距巨大
体外诊断(包括仪器)是医疗器械领域中相对较大的一部分。随着对健康需求的不断增加,它不仅适用于诊断,还适用于疾病风险预测、健康管理、慢性病管理等。因此,体外诊断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在医学水平不发达的地区和国家。
然而,根据2018年体外诊断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数据,在中国市场价值最高的Myry Medical公司体外诊断业务收入不足50亿元。
据报道,全球前五大公司在累计市场规模后,目前占全球市场总量的50%以上。近年来,这些国际巨头在北美、欧洲等成熟市场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在亚洲和拉丁美洲等新兴欠发达地区,增长速度更快。
潜力巨大,细分市场已经成竞争红海
据统计,2018年中国体外诊断市场约600亿元人民币,市场上挤满了1000多家厂商。
IVD行业的低门槛和短研发周期使得大量厂商进入这一领域,部分市场已成为具有竞争力的红海,并有望在未来五年继续增长。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体外诊断行业起步较晚。尽管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我国体外诊断市场的规模有所提高。产品性能、可靠性、口碑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打破了进口厂商价格垄断,成为一个独立的集团。然而,与欧美成熟市场和百年老牌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国内产品仍需继续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