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息肉的数目、大小和形态各不相同,多为良性肿瘤,在临床上较为普遍,但起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多在胃肠镜的检查过程中意外发现,属于一种癌前病变。消化道息肉从病理上可分为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3类,其中腺瘤性息肉的恶变率最高,可达40%~50%,且其体积随患者年龄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对于腺瘤性息肉,无论其直径大小、形态和发病部位,都需要进行活检并摘除。一般认为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的恶变都需要先转化为腺瘤性息肉,但也有报道认为,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也可能直接发生恶变而不经过腺瘤期,所以,对于炎性息肉和增生性息肉也要及时活检并摘除。目前,临床上诊断消化道息肉的首选方法是内镜检查。开腹手术治疗是消化道息肉的传统治疗方法,其主要缺点为对患者的损伤较大,患者术后康复慢,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近年来,内镜技术飞速发展,与传统方法相比,其对患者的损伤较小,安全性好,患者的康复时间短,已成为临床治疗消化道息肉的首选方法。
胃肠镜下消化道息肉的治疗方法很多,比较常用的为高频电刀切联合氩离子凝固术(氩气刀),要及时清除治疗过程中探头与组织焦痂发生的粘连,这不可避免的延长了手术时间,同时病灶组织会受到探头退出时的影响发生出血等并发症。高频电凝电切术也是目前治疗消化道息肉的常用方法,其主要工作原理是通过电灼热效应产生的局部高温使病灶组织的水分发生气化,引起病灶组织的蛋白质发生变性,最终切除。高频电凝电切术对于消化道息肉有显著临床疗效,治愈率较高,但是电凝对患者的损伤较大,容易发生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也有文献报道,高频电凝电切术能够使小息肉的创面扩大,加深,导致其愈合时间延长。
高频电切刀联合氩离子凝固术使用的氩离子束是一种惰性气体,具有无毒无味、对人体无影响以及性能稳定的特点,氩离子束能够提供高频、高压电流,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临床效果较好。氩离子束的装置包括氩气源和探头、高频电发生器以及能够通过内镜活检口的可屈式纤维管。其治疗消化道息肉的主要优势在于:① 因为氩离子束(氩气刀)治疗属于非接触性治疗,同时其凝固时间较热探头短,所以探头与组织粘连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治疗安全性高;② 因为氩离子束(氩气刀)能够降低治疗过程中创面的温度,组织在治疗过程中发生氧化和碳化的可能性较低,所以避免了出现焦痂和浓烟等现象,污染小;